close

跟地中海的晨光道別後迫不及待地上車準備前往期待已久的行程,

分別在1996年和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童話故事般的阿貝羅貝羅Alberobello和電影場景般的馬特拉Matera。

 

 

從阿瑪菲到阿貝羅貝羅約四個小時左右的車程,途中會停靠一個休息站,

 

據領隊說€20的刮刮樂他每刮必中而且新婚夫妻都會挾帶著好運氣,

 

一如往常我們腦波跟好運都很弱,但也是有團員刮中€1000真厲害,

我想運氣這種東西跟新不新婚根本沒關係完全是跟人有關。

 

 

Alberobello是位於義大利靴腳的普利亞區(Puglia)人口不到一萬人的小村落,

因完整保存了1400多幢的傳統建築土魯利(trullo,複數為trulli)而聞名,

Trulli由石灰岩建造而成,牆壁會塗成白色,

圓錐形的屋頂則使用灰色石板堆砌,無任何黏合劑卻堅固且滴水不漏。

 

Trulli最早只是貧困的農民撿拾石灰石堆成一座勉強可以遮風避雨的小屋,

到了17世紀,由於房子蓋好就會必須被課徵房屋稅,

居民為了逃稅而大量興建便於拆建的Trulli,

在官員來巡視前拆掉屋頂或推倒一堵牆,亂石一堆表示房子還沒完工以避稅,

一旦官員離開,便能夠迅速地就地重建。

 

遊覽車停在外圍的停車場,慢慢步行至主要區域,

 

過了這個大大的看板後就會進入童話般的Trulli聚落。

 

第一站先移動至今天的午餐餐廳享用普利亞地方料理,餐廳隱身在眾多Trulli的其中一間,

 

內部空間不大,冬暖夏涼的特色讓我們能暫時忘卻六月天的炎熱。

 

另一個用餐區能看到極具特色的圓頂。

 

走到我們的座位區桌上已經放著普利亞區盛產的橄欖油醋和醃漬橄欖,

 

前菜是普利亞的傳統家庭料理紅醬肉丸貓耳朵義大利麵(Orecchiette),

 

主餐的煎豬排超有飽足感,附上可以解膩的生菜。

 

甜點提拉米蘇搭配領隊請客的Espresso是個完美的結尾。

 

餐廳外就有一片視角很好的Trulli,拍完照後就是自由活動時間。

 

改裝成旅館的Trulli,在潔白的牆面點綴一些紅花綠葉就很夢幻。

 

圓錐形的屋頂漆上的各式白色符號是用來趨吉避凶用,

有些是基督教的象徵,有些代表更古老的原始宗教或具有法力的符咒。

 

Trulli屋頂的最尖端也豎立著各種不同形狀的符號,最普遍的是圓球狀,

據說來自崇拜太陽的Salentina地區,沿用至今有著「陽光普照我家」的含意。

 

坐落在最高點的聖安東尼奧大教堂(Sant' Antonio)是小鎮上最大的Trulli建築,

 

看完教堂後就是穿梭在小巷弄中邊拍照邊逛逛紀念品店,

 

領隊推薦我們一間純手工打造的Trulli模型手工藝店,

小小的店裡擺放了一個可旋轉的超大Trulli模型,老闆親切的跟我們介紹。

 

接著不太會講英文的老闆娘比手畫腳熱情的教我們如何融入Trulli拍出趣味照。

 

手工模型價格雖然比機器大量製作的高一些,但一比較質感馬上分出高下。

 

打上燈光的Trulli真適合聖誕節的時候擺出來裝飾

 

最後挑了一個兩幢相偎相依的Trulli,老闆還在上面簽名並寫上日期。

 

繼續散步到能夠俯瞰Trulli群的展望台,可愛到覺得隨時會有小精靈出沒其中。

 

最後依依不捨地跟Trulli拍完照之後就慢慢走回集合點準備前往Matera。

 

 

 

Matera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聚居,算是世界上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城鎮之一,

義大利文中的Sassi原意為石頭,在這裡指在石灰岩塊掘出的供人居住的洞穴,

約三千多座的Sassi石屋是地中海地區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穴居遺址。

 

1930年代Sassi古城區是義大利的貧民窟,一度被視為義大利之恥,

1952年開始政府花費了20年協助古城區的居民搬遷至現代化的新城區,

1990年代後幾乎快被世人遺忘的古城區在各界聯手推動下一步步走向復興,

2014年更被選定為2019歐洲文化之都。

 

剛到馬特拉下著小雨,一片暗灰色調的建築在陰暗的天空下更顯滄桑,

 

在新舊城交界的Piazza Vittorio Veneto廣場可以找到遊客中心和收費公廁,

 

再往前走一點有個觀景平台,迫不及待地穿過拱門進入史前時代。

 

這一幕,並不是所謂美麗,是足以讓時空靜止的震懾。

 

要不是親眼所見,這裡真是不真實地像幅筆觸細膩的布景油畫。

 

繼續往高處走依舊是不太好走的石板路,這種載觀光客的小車也應聲而出。

 

深入Sassi古城中,發現有些地方已改建成B&B。

 

蜿蜒又不規則的路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回程的方向。

 

再往上走可以看到佇立在城市最高處的馬特拉主教座堂(Matera Cathedral)

 

從主教堂的廣場前望去又是另一種視角的Sassi

 

晚餐的米其林推薦餐廳Don Matteo就在主教堂旁邊,

 

門口也是貼滿了各式各樣的光榮貼紙。

 

一進門從接待櫃台開始就開始散發著低調奢華的氛圍,

 

一張桌子一座立燈還有一點外面透進來的光,營造出洞穴感覺。

 

穿過拱門就是用餐區,牆壁上掛著與名人們的合照(唯一認得的是達賴喇嘛)。

 

小小的用餐區幾乎被誠翔包場

 

在等待餐點的時間領隊帶著我們逛逛餐廳的各個角落,首先是地下酒窖。

 

餐廳內部有個通道可通往這次無緣入住的飯店,光看房門就覺得內部一定超美。

 

從飯店的某扇窗望出去是最Matera最早期的洞穴居,

因場景猶如想像中的古耶路撒冷而被選作電影《基督受難記》的拍攝地。

 

回到座位後跟同桌的團員們拍了合照,

 

沒多久第一道前菜上桌,從左至右是松露慕斯/香腸/烘蛋,

 

第二道是內餡為豬肉的松露義大利麵餃

 

許先生的主餐是紅酒燉牛肉,我的則是海鮮拼盤(蝦/小花枝/魚)

 

團員裡剛好人當天生日,最後的甜點就是主廚為壽星特別準備的大蛋糕。

 

華燈初上,夜晚的Matera石窟風貌更是令人置身電影場景之中。

 

離開前團員們聚集在主教堂廣場前拍一張大合照,準備前往今天下榻的飯店。

 

 

朝氣蓬勃的可愛,抑鬱沉靜的滄桑,一日之中彷彿經歷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mymemory 的頭像
    nimymemory

    nimymemory的部落格

    nimymem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